崂山区春季校园双选会在青岛科大举行 百余家重点产业企业进校招聘
毕业生和企业点对点对接
“招聘IT开发人员吗”“这是我准备的简历”“咱们后面具体再详聊”……5月24日上午,青岛市重点产业招聘进校园暨高校书记校长“访企拓岗”活动在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举行,一边是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,一边是学子寻找心仪的岗位,搭建起了企业招聘和学子就业的桥梁。
虽然场地规模算不上太大,招聘会依然吸引了众多企业,入口展示众多企业二维码,方便学生及时了解岗位信息。记者从招聘会现场了解到,本次招聘会汇聚海尔智家、赛轮集团、软控股份、青岛啤酒、海湾化学、歌尔股份、黄海制药等106家用人单位(含四方校区分会场),共发布岗位14520个。“除了现场参加招聘的企业,还有198家企业通过云端招聘。”“点对点”对毕业生和企业需求进行“双向对接”。
在招聘会现场走一圈下来,记者发现,岗位涵盖石油化工、机械、制药、仪器仪表、工业自动化、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等领域,基本可以满足多元化岗位需求。一位参加招聘的学生说,由于此前为了考研而努力,参加招聘也就暂时搁置下了,如今回到毕业找工作的轨道,这还是近来第一次参加线下招聘,“比在线上广撒网要精准一些。”
慢就业下也越来越倾向务实
“前段时间就在网上投简历,一直还没有找到心仪的企业。”一位大四毕业生告诉记者,眼看着距离离校时间越来越近,对于工作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起来,盘算着找一份工作先干着,然后再做一个更为长远的规划。由于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,多数企业把招聘放在了线上,他每天扒拉着网站投递简历。“线上招聘确实比较方便,但总感觉不如线下招聘直接,可以更好地进行面对面交流,心里面也更有底气一些。”
慢就业成为近年来毕业生现象,今年似乎在毕业生群体延续,通过考研等途径寻求深造。现场一位参加招聘会的学生说,身边朋友倾向于慢就业,“我们宿舍共计6个人,实际上就我在找工作。有两个人考研上了岸,一个人选择了出国,另外两个人则继续考研,未来计划着升学深造。”而他本身是青岛人,一心在家门口就业。除了即将走出校园的毕业生,招聘会上不缺大三学生身影,赶来打探企业招聘信息,为将来就业提前做打算。
“我们几个人跟多个企业交流,薪资基本在五六千左右吧,与预期差不许多吧。”根据企业和岗位需求不同,各单位薪资水平自然不一,一位大四毕业生告诉记者,相比薪资水平而言,自己更关注工作环境、成长机制。青岛一家大型商超的现场招聘负责人说,他们此次主要招聘管理培训生,现场收到30多份毕业生简历。在她看来,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,不再仅仅关注于薪资水平,还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,“我们在招聘交流时,会提前说明住宿条件等,避免存在心理上的落差。”
面对就业准备不足陷入紧迫
毕业生就业是社会热点话题,公开数据显示,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为1076万人,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,也关切着万千毕业生就业故事。毕业生小胡告诉记者,自己是万千本科毕业生的一员,想找一份IT开发方向的职位。在加入就业大军之前,她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考试,发挥不甚理想转而投身就业。
“对于我自身来说,时间已经比较紧迫。”近来,小胡处于广撒网阶段,希望找到合适的岗位。她告诉记者,自己面对就业准备有些不足,毕业生集中招聘季时,自己恰好正在全力备考,相应地错过了一些机会,今年4月才进入了求职节奏。截至目前,她网上投递了几十份简历,参加了差不多七次面试,也发现着自身不足,为接下来的面试积累经验。
参加招聘碰壁的过程中,她也在不断地自我反思,甚至陷入对工作的纠结,一方面不想降低工作期待,一方面现实下又不得不降低。“要什么样的工作环境,自身价值和工资达到什么程度,这些问题都想过很多。”她告诉记者,自己理想的工作条件是,专业对口且有晋升空间,工资基本在六七千元左右。如果招聘企业可以提供住宿,通勤半小时能到一个商圈,就是自己心仪的工作环境。
“我比较看重企业文化,不太习惯经常加班的环境。在平时忙碌的工作之余,希望保障好生活的空间,更多地留给生活一些时间。”她说,现在投递简历的多是大公司,稳定性也会更好一些,“如果坚定毕业便就业,还是应该提前做打算”。对于她来说,如果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,就会投身到工作当中,否则就回老家再次考研,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。
“口袋宝典”助力学子在青就业
为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,各界和学校都在全力以赴。记者从当天招聘会上看到,市人社部门还为大学生代表发放高校毕业生留青就业创业“小红书”。记者打开这本精美的政策“口袋宝典”,从500-1200元不等的住房补贴到15万元、10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费,从“金种子”人才储备计划到最高6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,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、安居生活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应有尽有。“我们以这种的方式,将户籍档案政策、人才就业补贴政策、实习见习政策、基层就业项目、创业政策、平台服务等一揽子政策向高校和学子们进行宣传推介,让政策服务随时随身。”
下一步,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“兵”发五路,集中开展在青高校2022届毕业生“就业促进月”护航行动:即建立在青高校“一校一策”对接服务机制,并开展“招聘岗位进校园”“就业服务进校园”“‘青才实训营’见习实习对接活”“毕业生落户档案专项服务”活动,倾力打造“全链条”“全流程”“全周期”的就业服务体系,促进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的稳步提升。